openKylin论坛

 找回密码

VIM系列教程之III [复制链接]

基本编辑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基本的编辑操作一般包括输入文本、删除文本、移动文本、撤销重做。

输入文本的话,就是直接输入你要输入的东西啊(废话!)。不过在进行输入之前,需要先
切换到插入模式。在前面的模式切换中所介绍的各种NI操作已经能够满足各种需求了。当
然NI操作不仅仅只有那些了,还有很多,只是不常用而已。

删除文本
<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
x, d

x用于删除当前光标下的字符。虽然看起来像是删除,但x实际上是进行了剪切,并将剪切
掉的内容放到寄存器中,x的样子像个剪刀吧。 寄存器又出现了!只不过这里的寄存器和
前面介绍的位置信息寄存器是不同类型的。Vim提供一个寄存器(帮助中说是寄存器x),自
动记录每次被删除的文本,该寄存器在每次的删除操作之后会自动更新。

x用于删除单个字符很好用。 这样就不需要先进入插入模式,然后使用后退键来删除字符
了。不过x作为剪切,具有更强大的用法,在后面的组合操作中会详细介绍。

d[delete]操作,这个才是正宗的删除操作(看名字就知道)。当键入d之后,在提示区会出
现"d"字样,需要下一个输入。 而该次的不同输入造成了不同的执行效果,读者可以把这
些看做不同的删除指令。

常用删除指令
<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
dw, d$, dd

dw[delete word]的删除单位是单词, 会正向删除从光标开始算起的一个单词,包括光标
下的字符。如果你要删除一个单词,首先将光标移动到该单词首字母上,键入dw即可。

d$是从当前光标(包括光标下的字符)正向删除到行尾。

dd则是删除掉光标所在的一整行。

和x操作一样,d操作之后,所删除的内容会存放到寄存器x中。 在后面的编辑中可以取出
来使用,后面马上会介绍。

不知道读者注意到没有,dw和d$的第二个输入(w和$)是前面所介绍过的motion操作。而dw
和d$所删除的文本范围也正好分别是w和$的移动范围。可能聪明的读者会去尝试一下dl、
d^、d0等操作,来验证一下。事实上,这是Vim所提供的一种组合键的机制,在后面<组合
操作>中会详细介绍。

前面在介绍NI操作时,里面的s和cw也实现了删除效果,只不过删除之后立即就进入了插入
模式。因此,s = x + i, cw = dw + i,如何选择使用,看读者自己的习惯。

移动文本
<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
x, y, Y, p, P, "+y, "+p

这里的移动文本其实是一个组合的操作:首先选择要移动的文本;然后剪切或者复制该文
本;最后粘帖该文本。这样便完成了文本的移动了。这里分别给出剪切、复制和粘帖的操
作。

剪切操作x在上面已经介绍过了,放在之前介绍是因为它用来删除单个字符非常好用^_^。
其实它的本职工作是剪切。

y[yank]用于复制,和x一样,执行结果后的文本会存放到寄存器x中, 以便粘帖操作命令
使用。

在键入y之后,提示区会出现"y"的字样,随后的输入是motion指令,表示要复制的范围。
这和删除指令d一样的,可以参考d的介绍。特别的是,yy指令是复制光标所在行。

Y同样也是复制命令,效果和yy一样,不过读者一般比较喜欢yy(大误),因为输入快点。

p[paste]则是将寄存器x中保存的文本取出,然后将其粘帖到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。而P则
相反,将文本粘帖到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。

前面也提到过,删除文本的指令也会将所删除到的文本存放到寄存器x中,因此随后执行p
也能够粘帖将被删除的文本。从这方面看来,剪切指令和删除指令是一个效果的。

例如,你想要移动一行代码:光标移动到该行代码后,执行dd删除掉该行代码,然后移动
光标到目标位置,执行p即可。p操作会将该行代码复制到光标所在行的下方。

如果只是在Vim中的文件之间进行复制粘帖,这三个命令是能够胜任的。 但是当要和其他
应用程序复制粘帖时,你会发现y, p没有效果,复制粘帖的都只是Vim中的文本。 这是因
为x, y, p操作的文本都是存放在寄存器x中的, 而该寄存器在当前Vim程序中是全局唯一
的,因此各个标签页或窗口之间是可以共享该寄存器中的内容的;但是系统中的其他程序
却不能够访问到该寄存器,系统中的复制粘帖操作的是系统提供的复制粘帖板,因此使用
这三个命令是不能与外部程序进行复制粘帖的。

这种情况下,就需要下面两个命令来和系统的复制粘帖板打交道了。

"+y,该命令用于执行复制操作,复制文本到系统复制粘帖板;"+p则是从系统复制粘帖板
取出文本进行粘帖操作。

这里首先出现了需要三次输入的组合键,读者应该都会嫌这种不太快捷的快捷键吧。不用
烦,强大的Vim当然会提供强大的功能来弥补的,这就是map键映射功能,简单来说就是将
一串操作序列映射为一个按键。比如笔者就将"+y映射为<F2>,将"+p映射为<F3>,这样每
次执行系统的复制粘帖就只需要按<F2>、<F3>即可了。关于映射功能下面会介绍。

在知道x、y、p的作用之后,如何使用呢? 读者可能觉得很简单,直接鼠标按住左键,拖
住想要操作的文本,然后x, y, p不就可以了。呵呵,鼠标 (x_x)。

涉及到文本选择问题时,就需要插播一下对可视模式的介绍。

可视模式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前面提到过,可视模式是用于对文本进行选择的。

这体现了Vim的设计理念,同样也是Unix的哲学,即将工具组合起来使用。Vim中每个指令
能够高效地完成一个简单任务,而将各种指令组合在一起,就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工作了
。并且通过灵活的组合,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需求,d + <motion>便是一个例子。这里要
介绍的可视模式也是一例。

可视模式提供强大的选择文本的操作,并只是用于选择文本,至于选择之后如何操作这些
文本,则取决于使用者后续输入的操作命令。

可视模式分为三种:普通可视模式、可视行模式以及可视块模式。如何进入在NV操作中已
经介绍过了,分别是v、V和Ctrl+v。

进入到可视模式之后,都可以通过motion操作移动光标来选择你要选择的文本区域,已选
中的文本区域会被高亮显示。其中普通可视模式是以字符为单位选择;可视行模式以行为
单位选择;可视块模式则是进行列块选择,即选择区域为矩形。

假设要选择一个单词, 可以在该单词首字母上进入普通可视模式,然后键入e,光标会移
动到该单词末尾,此时整个单词被高亮显示,也就选择了整个单词。随后便继续可以键入
要对该单词执行的操作,键入x,便剪切掉该单词,y便复制该单词。

再如,要将10行代码复制到另一个文件中去,首先进入可视行模式,然后移动光标选择这
10行代码,随后键入y完成复制。切换到需要粘帖的文件后,键入p,即可将这10行代码粘
帖到该位置上了。

再如,要删除掉一个函数的函数体,当然你可以使用可视行来选择。但是如果函数体很多
行呢,岂不是要键入j很多次? 这时应该使用其他更好的motion指令:先将光标移动到函
数体定义的{处,然后进入可视行, 之后键入%以跳转到和函数定义开头所匹配的}处,这
样便选中了整个函数体。最后键入d完成删除。

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再次看到,Vim中各种快捷键的组合操作的灵活性。

这里特别介绍一个可视块模式的用法。在编写代码过程中常常需要将一个多行的代码块注
释掉。 在C里常用的做法是使用"/*"和"*/"将该代码块括住即可;也可以在代码块的每行
代码前添加"//"进行注释。当然是前者较为方便;甚至可以使用#if 0和#endif来注释。
不过在某些对代码风格要求严格的项目中(某人:谁说我?)或者一些脚本语言例如python
中,必须要使用行注释而不能用块注释时。这时就可以使用可视块模式来完成了。

首先将光标移动到要该代码块第一行的行首字母上,进入可视块模式,然后移动光标到该
代码块的最后一行的行首字母上,这时会高亮显示一列。之后键入I,注意不是i,此时信
息区显示的是插入模式了,然后键入注释符"//",将第一行注释掉,而其他行没有变化。
不用着急,最后键入Esc退回到普通模式。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:其他被选中的行的前面
都添加了注释符被注释掉了。

其实要笔者自己分析这个操作中的来龙去脉,也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,只知道有这么个用
法而已,而且还挺好用的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来分析一下^_^。
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

好了,插播结束,配合着可视模式的选择功能,就可以灵活地使用移动文本的操作了。下
面介绍编辑过程中另一对常用的操作:撤销和重做。

撤销重做
<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
u, Ctrl+r

撤销和重做是编辑器不可缺少的功能,是使用者的后悔药,一般现代编辑器都会提供这样
的功能,word界面上的那对小箭头就是做这事儿的。什么,你用的那个编辑器没有撤销功
能?扔了吧(- -')。

在Vim中使用撤销很简单,键入u[undo]即可;使用重做也很简单,使用Ctrl+r[redo]即可
了。并且每次执行撤销或重做时,状态栏都会给出相应的动作信息,比如发生了什么啊,
什么时候发生的啊。

不过对于笔者来说,u和Ctrl+r重复交叉地使用会造成混乱。 因此笔者仅仅只是短时间内
会使用撤销和重做。这也让使用者养成写代码三思而后写的习惯,不要仗着编辑器强大就
乱来(=o=)。

自此,在本节基本的编辑操作介绍之后,读者应该能够使用Vim完成各种编辑任务了。 也
就是说,即便不看后面的内容,也能较为高效的使用Vim进行编辑工作。不过Vim的强大远
远不止与此。想要像神一样操作文本吗?想要在键盘上噼里啪啦运指如飞、屏幕上刷刷
刷代码飞来飞去、旁边的人看得一愣一愣的吗?那就继续看下去吧^_^。
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话说,上面的描述一点都不夸张。笔者初学Vim时,看一些高手操作Vim写代码的视频就是
那样的感觉,当时就震惊了,在电脑屏幕前一愣一愣的。
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<


组合操作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这里不得不再提到Unix哲学之一:每个程序只做一件事,并且做好;不同的程序配合使用
完成复杂的任务。该思想不仅在程序设计中、在Unix各种工具的使用中体现了, 在Vim中
同样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
通过前面的介绍, 读者应该对于在Vim中,各种指令之间如何配合使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
识。下面就按照分类,系统地介绍一下Vim中的组合操作。

需要说明的是,该分类也是笔者自己整理出来的,至少在目前来说是适用及合理的。更权
威的分类和说明,请读者查看Vim的帮助文档。

数字+命令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一个组合方式用Vim帮助中的形式可以表示成:count + cmd。首先输入数字,然后
输入指令。这里的数字表示你想要将随后输入的命令执行多少次。而后面的指令可以是简
单的一次性快捷键输入,也可以是复杂的组合输入。

你在Vim中通过操作序列来完成的工作, 都可以通过事先输入数字来重复做多次这样的工
作。可能这样说还是有点抽象,下面给出几个例子来说明。

首先来个简单的,在普通模式下键入10j。 在输入数字10之后,提示区会出现"10"字样,
表示在等待继续的输入已完成该次组合操作。随后输入j,j的执行结果是将光标向下移动
一行。这个组合操作的结果就是执行了jx10,即执行了10次光标下移一行,即光标下移了
10行。

这个例子也可以搭配可视模式使用。例如需要选择10行,则可以先进入可视行模式,然后
键入10j,便会高亮选中下面的10行了。

除了motion操作之外,前面提到的dw、dd、gt等组合操作都可以作为指令配合数字使用。

再举一个例子。在一个空行下键入78i=<esc>,<esc>表示按下Esc键。 怎么样,出现的东
西是不是很熟悉呢,没错,就是笔者在文中每个章节下使用的分割线,你该不会认为笔者
是一直按着=键来得到这个分割线的吧^_^。

那么如果对于使用=作为分割线不太满意,想要改成-,怎么做呢? 键入0回到行首,然后
键入78r-,即执行78次替换,便可以将改行所有字符替换成-字符了。

操作命令+motion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二种组合方式可以叫:做带移动的组合命令,效果就是将操作应用到所移动的范围上。

其实前面已经有了很多该方式的命令,例如cw、dw、de、d$、yw、yy等等;还有比较复杂
的:比如dfa,则是表示从光标处删除到正向第一个a字符处。

而motion指令配合可视模式的使用方法也在<基本编辑>中进行了介绍。

范围+操作命令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三种组合方式用Vim帮助文档中的形式可以表示成:range + cmd。 其中表示range有两
种方式。

第一种是使用可视模式来进行选择文本,高亮区域即为range。 首先选中需要进行操作的
文本,然后输入操作命令。这种组合命令在<基本编辑>中插播可视模式时已经进行了介绍
,这里就不赘述了。

第二种则是键入表示范围的符号,之后接着输入操作命令,即可将该命令应用到所表示的
范围上。例如键入:

    :%d

就是删除整个文本了,%表示的范围是整个文本。而输入:

    :60,70d

指定的范围就是从60行到70行,然后删除60行到70行之间的内容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四种组合方式,是的,你没有看错,就是宏!只不过宏这个名字是坊间流传的,可能是
因为这个和Office里面VBA开发中的宏录制相似吧。而在Vim帮助文档中,它的官方叫法是
记录[recording],读者可以执行命令:

    :help recording

来查看详细的说明。

记录
<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
q, @

q(和命令模式使用的退出命令有区别)在记录过程中需要使用两次: 第一次表示记录的开
始,第二次表示记录的结束。第一次键入q之后,提示区出现"q"字样,此时的输入应该为
小写或大写字母或数字,用以表示使用哪个宏寄存器来存放这次的记录信息。这里又出现
寄存器了哦,和m操作一样,输入的字符用以表示寄存器。

在第二次输入之后,提示区的"q"字样消失,在信息区出现如下字样:

    记录中

这表示开始记录了。你可以把这个看作一种特殊的模式:记录模式。由此时开始,你所做
的所有操作都会被记录下来,就像录像机录下来了一样。 直到你再次键入q,表示该次的
记录结束了,所做的记录信息存放在开始时指定的寄存器中。

m和'搭配使用,q也有@来配合。 @表示读取指定寄存器中的操作记录,并将这些操作顺序
地重新执行一遍。

例如,键入qa之后,指定寄存器为a,然后开始记录。键入的操作序列为"jI//<esc>"。输
入完这些指令之后,再键入q,表示结束记录。 该操作序列执行的动作是:将光标移动到
下一行,然后在该行行首输入注释符"//",然后键入Esc回到普通模式下。 该操作的功能
就是将光标的下一行行注释掉。

记录完该宏之后,如果键入@a,则会执行寄存器a中的操作序列,将下一行行注释掉。 这
样就不用你再次从头输入一遍该操作序列,在进行长且重复操作时尤其方便。

另外,将宏和数字结合使用可以使得操作序列多次执行。例如在上例中,如果需要将连续
的20行代码进行注释,那么在记录该宏之后键入19@a,便可以通过一条指令将剩下的19行
代码注释掉了。

自此,对于组合操作,或者说是笔者所了解的组合操作,便介绍完了。读者可以在实际的
使用中灵活的运用各种指令搭配使用,来完成复杂的操作,很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哦^_^。


搜索与替换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搜索和替换在编辑过程中使用的非常多,特别是搜索,特别是在代码编写时搜索,特别是
对所写代码老记不住的程序员的搜索。

搜索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这里首先介绍搜索功能,然后介绍替换功能。

搜索
<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
/, ?, *, #, n, N, gd, gD

/用于正向搜索符合要求的字符串,而?用于反向搜索符合要求的字符串。 这里以/为例进
行介绍。

前面在<模式>的NC操作中提过,在键入/之后会进入到搜索的命令模式,在信息区出现"/"
字样,并等待输入要进行搜索的字符串。

/后所输入的字符串在Vim中被称为模式[pattern],其实质是正则表达式。 但是和正则表
达式又有些许区别,加入了一些Vim自己定义的元素。详细的可以输入:

    :help pattern

来查看Vim中对pattern的定义。这里只介绍一些简单的搜索应用,更复杂的应用可以在学
习正则表达式以及Vim对其的扩展之后来进行。

例如你要搜索变量"Status",以便查看代码在哪里对它进行了访问。 键入/Status,然后
回车,便会自动跳转到下一个Status所在的位置。如果设置了搜索高亮显示,则文本中所
有匹配的字符串会被高亮显示出来。要设置搜索高亮可以执行命令:

    :set hls

其中hls是highlight search的缩写。后面会详细介绍如何对Vim进行设置。

如果在搜索中需要不区别大小写(笔者比较喜欢这样^_^),则可以输入命令:

    :set ic

ic是ignore case的缩写。

下面给出几个和正则表示式应用相关的例子。例如你要搜索"."字符,可能会直接输入:

    /.

铛铛挡,是不是文字都变红了! 其实"."字符是正则表达式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字符,表示
匹配任意一个字符。那/.不就是表示搜索任意字符了吗,所以所有的文本都被高亮了。

如果要搜索一些特殊字符的话,需要使用转义符。 转义的概念和c语言里printf()中使用
的一样。要搜索"."字符的话,需要键入:

    /\.

\表示对后面的字符转义了,这样搜索的结果就如预期一样了。

如果想要一次同时搜索多个模式的话呢,可以键入:

    /status\|bar\|my

该命令会同时搜索字符串"status"、"bar"以及"my"(某人最爱...)。 \|表示"|"字符,进
行了转义。|表示或的意思,即同时对个模式搜索。

在执行搜索之后,如果有多个搜索结果,那么当然想每个结果都查看一下。对于习惯其他
编辑器的人来说,这时会下意识的使用<F3>吧,呵呵。不过Vim中有另外的快捷键。

n[next]用来在搜索结果之间进行跳转,为正向跳转。 并且在跳到文本中的最后一个结果
时,如果继续执行n,会自动跳到文本中的第一个结果处,同时会在信息区给出提示, 表
示已经结束了对整个文本的搜索跳转了,很贴心哦。

N的话,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吧,没错,是反向跳转到上一个结果处。

有时会有这么一个需求,你当下的语句中调用了变量Status,然后想搜索一下该变量,以
便查看这个变量的调用情况。当然可以键入/Status来进行搜索。 但是利用光标正位于这
个单词上,这时你不需要键入要搜索的变量名了,直接键入*即可。

执行*,效果就等同于/,只不过变量自动取自光标下的单词,不需要再输入了。是不是很
方便?

*和/另外一个区别就是: 如果文本中有字符串是包含了要搜索的模式时,/的搜索结果包
含该字符串的,而*不会,即非完全匹配搜索和完全匹配搜索的区别。例如键入/Status后
,如果文本中有变量名为BarStatus的话,那么这个变量名也会被跳转到;而*只会搜索到
单词Status。

不过该区别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来解决。 输入/\<Status\>,表示只搜索匹配的单词,而
过滤掉包含该模式的字符串。效果和*是一样的。

#则和*效果类似,不过是反向进行搜索的。

gd[goto declaration]跳转至光标下变量的局部声明处。当光标下是一个局部变量时,此
命令会跳转到该变量被声明的地方。执行的步骤是:首先,Vim 会找到当前函数的定义起
始处,然后从这里开始正向查找光标下的模式,就像使用了*一样。 但是gd不会去搜索注
释里的字符串,很智能。

gD[goto Declaration]则是跳转至全局声明。当光标下是一个全局变量时,此命令会跳转
到该变量被声明的地方。和gd一样,不过查找总是从整个文件的第一行开始。

gd和gD在代码编写中十分有用处,可以很方便的跳转到变量定义或者结构体声明或者函数
声明的地方,用以查看变量类型或结构体成员或函数的定义。 同时也完成了*所做的搜索
动作,可以使用n和N来在本文件中该变量被调用的地方进行跳转。

不过gd和gD还是有局限性的:它们的搜索范围只是本文件内部,而不能跨文件。举个例子
,在main.c中调用了login.c中定义的接口函数login()。当在main.c中编写代码时,想要
查看一下login()的具体实现,使用gD是无用的,只能看到login()被调用,而不能跳转到
login()的定义处,因为login()是在login.c中定义的。

可能读者使用过Source Insight或者Visual Studio,它们能够完成跨文件跳转,那Vim就
不能吗?其实是可以的,不过需要插件支持。关于如何跨文件跳转以及插件,在后面会详
细介绍。

替换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下面介绍替换。首先给出Vim帮助中替换的完整模式的命令:

    :[range]s[ubstitute]/{pattern}/{string}/[flags] [count]

帮助中的说明也一并给出:
"""
对 [range] 指定的行把 {pattern} 的匹配替代成{string}。{string} 可以是按字面意
义的,也可以包含特殊字符。如果不指定 [range] 和 [count],仅在当前行进行替代。
如果指定 [count],在 [range] 最后一行开始的 [count] 行进行替代。如果不指定
[range] ,则从当前行开始。
"""

帮助中的说明还是很严谨、全面和权威的,不过就是稍显抽象了一点。下面给出几个常用
的例子来说明替换的用法。

首先是使用的最频繁的一种替换,输入命令如下:

    :%s/zhs/ZHS/gc

其中%表示整个文本范围,即帮助中的range。 可见替换也是前面所介绍过的范围+操作命
令的组合操作:指定range之后的操作命令s[substitute]。

第一个/后给出的zhs就是pattern,表示要被替换的字符串。 这个与搜索中的一样,也是
应用正则表达式的。替换不就是先搜索然后把搜索结果进行替换嘛。

第二个/后给出的ZHS就是string,表示替换成的字符串。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里面有特殊
字符的话,也需要想搜索模式中一样使用转义符,即\。

第三个/后给出的gc就是flags,表示提供给替换的选项。gc表示提供了两个选项参数,一
个是g[global],如果没有该选项, Vim默认每行只替换第一个匹配的字符串的(因为正则
表达式是以行为单位的), 即是说,如果一行中有两个zhs,没有指定g选项的话,该替换
命令只会替换该行的第一个zhs为ZHS,而第二个则直接忽略; c表示确认,即每次要进行
替换前,Vim都会给出多个选项询问使用者是否对该匹配结果进行替换。

Vim提供的替换选项十分繁多,读者可以键入:

    :help s_flags

来查看所有的替换选项。

下面给出一个特别的用法:

    :20,100s/bc/a&d/g

该替换命令的作用范围是从20行到100行,替换掉"bc",然后替换成"a&d",并且是全局替
换。哈哈,有个错误。string中的&是一个特殊字符,表示被替换内容,即pattern。结果
就是bc被替换成了abcd。如果要替换成"a&d"的话,需要用\&将&转义。

下面再给个复杂的例子:

将“(1), ...., (2), ....,(100)”替换成“(2), ...., (3), ...., (101)”。 即括号里的
序号数字都加一。如果要在文本中一处处找到并修改是很累的,有100个呢。在Vim下一条
命令就可以搞定:

    :%s/(\(\d+\))/\="(".(submatch(1)+1).")"/g

解释如下:
  %       全文(“%”是“1,$”范围的缩写)
  s       替换
  /       搜索字符串开始
  (       左括号
  \(      开始记录匹配
  \d+     一个或多个数字
  \)      结束记录匹配
  )       右括号
  /       搜索字符串结束
  \=      把后面的表达式计算出来作为替换字符串
  "("     左括号
  .       字符串连接运算符
  (submatch(1)+1)       把第一个匹配的结果加一作为一个整体返回
  .")"    添上右括号
  /g      替换字符串结束,g表示替换每一行的所有匹配结果。

很复杂吧,反正笔者自己是写不出这么复杂的命令的,哈哈,这个例子是摘自网上的。不
过这个强大倒不是Vim的强大,而是正则表达式的强大。 正则表达式真的是一个十分强大
的工具,是文本处理的杀手级应用。 就连GFW小组都举办了个什么正则表达式大赛,以期
提高,嗯,那个什么能力。Fuck GFW!(失态了...)。

自此,关于Vim中的搜索和替换介绍完了, 读者应该可以应付编辑工作中的大部分该类需
求了吧,别说不可以!

楼主
发表于 2013-6-10 18:59:26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openKylin

GMT+8, 2024-5-17 14:16 , Processed in 0.022623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.

Copyright ©2022 openKylin. All Rights Reserved .

ICP No. 15002470-12 Tianjin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